2008年4月18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把春游还给孩子们
侯露露

  又是一年春光灿烂,正是春游踏青的好季节,然而对于重庆的中小学生们来说,春游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几天前,重庆市交管局、教委、运管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春季道路交通安全的通知》,要求市内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辖区的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教师集体出游。

  学生和家长都觉遗憾
  高二学生小苏对于春游的记忆仍停留在小学。“那时候多幸福啊!春天有春游,秋天有秋游,每学期都能出去玩。我们自己背着零食和饮料,在车上唱歌、在郊外围着圈儿玩游戏,多好耍啊!”
  得知重庆中小学取消集体春游,小苏很沮丧。“虽然因为功课紧,学校早就没有组织春游了。但我们还是很希望能有机会出去耍一耍的。平时呆在学校里,每天都是上课、写作业、考试、补习,真想和同学们出去玩玩啊!”
  事实上,春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逐步退出重庆市中小学的历史舞台了。渝中区某中学的一位老师称,从2002年开始,该校就没有再组织过学生春游。人民小学的两位年轻教师也说,自从两三年前她们到该校工作,学校从未组织过春游。“禁游”成为各中小学心照不宣的选择。
  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朱浩然是从哥哥姐姐那里知道春游的,一进学校他就天天盼望着能去春游。春游被取消后,朱爸爸不忍心儿子失望,只好清明节时带他去爬山。“现在都说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可是连一个春游都不能有效地组织,都要一禁了之,让人不能理解。”朱爸爸很是不满。

  安全成为“紧箍咒”
  对于朱爸爸的质疑,重庆市教委安全稳定办公室主任蒋运春给出了明确回答:为了学生的安全。
  重庆的“确保安全”做得格外彻底。“安全对学校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重庆市的景点大多远离主城区,道路交通也不太好,中小学生集体春游存在隐患。”蒋运春说,“教育部表示,原则上不提倡中小学校组织大规模春游活动。”
  蒋运春特别说明,此次下发《通知》并非完全禁止春游。如果春游地点在学校附近,不需动用到车辆,学校只需向当地公安和教育部门报批,获准后即可成行。
  对于教委的规定,中小学校的教师普遍表示理解,“毕竟学生的安全太重要了。目前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急机制并不完善,春游中一旦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承担无限责任,这给了学校和教委很大的压力。”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参加了校方责任险,但是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提供的赔付金额和家长要求的赔偿中间有很大差距,学校根本无力承担。”蒋运春说。
  沙坪坝某中学校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重庆的一个学校接连出了两个事故,一共赔给学生家长20多万元。对学校来说,并没有一项专项资金是用作赔偿的,出事以后,钱只能从办公经费里出,但办公经费是很有限的。这个学校拿出20多万元后,接下来几年运转都很困难。”该校长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并没有一个针对事故后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赔付标准的统一的法律规定,学生安全便成为学校的“紧箍咒”与不敢碰的“高压线”。

  不能矫枉过正
  据了解,取消春游的不只重庆一地,在全国许多地方,春游早就名存实亡了,而原因也是相同的:为了学生的安全。
  为了安全就禁止春游?许多家长并不认同:“因为学生们春游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就取消春游,那么是否因为马路上车来车往可能出现交通事故,就不准所有的车上路吗?面对问题,简单地发个禁令一刀切,这难道不是因噎废食吗?”
  周小燕,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曾参与处理过多起学生春游时的遇难事件,她并不认同“因噎废食”的指责。“每一次出了问题,每一方都非常痛苦无奈,事故中各方都是受害者。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保证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目前可能只得牺牲掉他们从春游中获得的快乐。事缓则圆,随着社会的进步,会出现好的措施兼顾到学生的安全与快乐。”
  事实上,春游带给学生们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娱乐,有网友留言说:“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在封闭的学校中度过的,春游成为学生们走出校园、开阔视野的平台。春游时的许多活动,不仅可以磨练学生意志,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还可以利用自然和地方人文景观扩大教育空间,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许多人呼吁:将春游还给孩子们,给他们一次放飞的机会。